快樂生活

首頁 > 快樂生活 > 詳細

愉快的撇步


案例一:

  吳伯伯今年六十九歲,年輕的時候一直擔任朝九晚五的公務人員,每天忙著工作賺錢養家,平常也沒有什麼特殊嗜好,但是自從前幾年退休以後,開始發現自己每天多出的時間不知道如何打發,老婆跟小孩都有自己的事情做,但是自己只能每天待在家裡看電視打發時間。吳伯伯開始覺得自己好像找不到生活目標,整個人都消沉下來、外表、體力好像都比以前衰老的更快了。


說明:當年歲漸增您可能會面臨離開多年工作的崗位,而多出許多空閒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利用,每天感到生活無聊且空虛;自己的身體狀況似乎也不上以前工作時硬朗。


其他人的經驗分享:

☆管伯伯:因為我喜歡唱歌,所以退休後每天早上固定會去公園參加歌唱活動。剛開始去的時候,我只會在台下聽人家唱,然後跟著哼這樣子。現在偶爾我也會上台去唱勒。我覺得有空的時候,和別人一起唱唱歌、練練嗓子還蠻快樂的。

☆李伯伯:退休以後我就每天早上去參加社區的太極拳運動,這樣比較健康。有時間我就會去參加社區舉辦的旅遊還是其他的活動,這樣比較不會無聊。

(找出自己的興趣,自己規劃每天的行程)

☆蔡伯伯:我覺得當志工不錯,我現在在社區裡幫忙接電話、辦活動或者是幫忙打掃社區,每天都有事做,還認識不少人哩。而且有時候還會去幫忙那些比我們情況不好的人,心情也會不錯。我們要是能動的時候自己多動,身體也會比較健康。

☆林婆婆:我現在每個月都會去醫院當志工,去那邊很不錯,可以幫助更多的人,自己也就不會每天待在家裡悶著沒事做,我覺得趁有能力的時候出來走走、做做事會覺得心情比較愉快。

☆郭伯伯:年輕時我就是在經營餐廳的,最擅長料理東西。現在退休了不用每天作生意,但偶爾廟裡有活動的時候,我都會去當志工,幫忙準備素菜給來進香的人吃,看到大家吃得很開心的樣子,我就覺得很快樂。

(擔任志工協助他人,另一方面也可以讓自己多活動)


案例二:

  李婆婆今年七十五歲,丈夫幾年前去世,目前與兒子、媳婦同住。兒子一家人早上出門後,要到晚上九點左右才會回家,所以大部分時間李婆婆都獨自在家。先前健康還可以的時候,李婆婆會利用白天出外撿拾回收品來貼補家用,但最近幾年婆婆因為生病造成走路不方便要依賴助行器行走,生活起居也變得需要後輩的幫忙及照顧,覺得兒女們工作忙碌還要花時間照顧自己,感到心情很鬱悶。現在平常只能拿把凳子坐在家門前看著來往的人群或者在家看電視度過一天的時間。


說明:老人家因為疾病及身體功能的退化,會面對許多之前無法想像的阻礙,包含:無人陪伴產生的孤獨感、患有的長期疾病開始造成身體的不便、甚至是日常生活起居無法自己打理,需要依賴兒女來協助等情形,讓您覺得自己遭受限制、無法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想外出走走,又擔心自己行動上不方便容易遇到危險,所以就什麼地方都不去,覺得每天的時間過很慢。


其他人的經驗分享:

☆陳婆婆:我很喜歡打麻將,雖然現在走路走不穩,只能待在家裡,但是我都會邀附近的朋友到家中一起打麻將、聊天,這樣都不會覺得無聊還可以讓頭腦更靈活。

☆高婆婆:現在的科技很進步,小孩子們都會用電腦查事情,像我女兒看我在家沒有事做,又不方便出門,就買了部電腦給我,然後她有空的時候會教我用。我本來是覺得很麻煩不想學,但是這也是兒女們的心意啦,所以就漸漸地有在學,慢慢的也知道不少事情耶。現在我不但會用電腦玩遊戲、聽歌,有時候也會去查資料,孩子們都說我快要跟年輕人一樣了!

(安排可在家中進行的活動)

☆吳伯伯:雖然我腳不方便,每天早上起來我還是會撐拐杖出去散散步、甩甩手動一動身體,或是到公園去坐一陣子,呼吸新鮮空氣。

(適當活動身體)

☆汪婆婆:我是有宗教信仰的,我信基督教。每天我都會禱告,感謝上帝愛我們,感謝主感謝上帝,過一天感謝一天,還是要這樣自己找快樂。遇到難過的事情,看看聖經裡的故事,我也會覺得比較舒服一點。

☆李伯伯:每當我心情不好或是遇到困難的時候,我都會唸唸經或是去廟裡拜拜,向神明祈求順利,這樣我心裡會比較平穩,也就不會煩惱東煩惱西的。

(藉由宗教信仰作為心靈上的寄託)

☆李伯伯:我老婆前陣子發生車禍傷到脊椎沒有辦法動,也需要人家照顧。我女兒就去申請那個免費的『居家服務』,每個禮拜來家裡幫忙打掃。不只我輕鬆很多,來的人還可以跟我老婆聊聊天,讓我老婆有人可以說說話這樣子也不錯。

(申請相關的社會福利,減輕負擔。可連結至本網站【護老資源】網頁)


案例三:

  郭伯伯是一位退休軍人,與老伴育有一女,從小父女間的關係相當親密,常會聚在一起談心。但在女兒大學畢業後,因為工作的關係需要搬往國外長住,頓時整個家中,只剩下他與老婆兩人作伴,房子似乎也比先前安靜了不少。郭伯伯在女兒出國後,因為想念女兒,整個人消沉許多,看起來也老了幾歲。他不再像先前一樣時常外出運動或是到鄰居家串門子,每天就是留在家中等待女兒的來電,一直盼望著女兒有一天可以搬回家與他同住。


說明:當年歲漸長,老人家終會面臨兒女成長、各自成家的情形,當家庭型態回歸到只剩自己與老伴的小家庭時,老人家會感受到孤獨及失落感受,覺得自己不再被兒女需要,無論在食衣住行上都只需要打點好自己就可以了。另一方面,雖然捨不得兒女離家,但為了兒女的前途,也只能在心裡默默盼望兒女回到自己身邊。


其他人的經驗分享:

☆王婆婆:我的兒子在外地工作、結婚,沒有辦法時常回來。雖然也是會擔心他過得好不好,但我都覺得兒孫自有兒孫福,不要想太多。要是有空的時候,我都跟我老伴一起出去旅遊,去附近爬山、騎腳踏車或是四處去觀光阿,感覺常常出去外面走一走心情比較開闊、身體也比較好。兒子沒空回來,有時候我去兒子那邊看看他,這樣也是不錯啦。

☆徐伯伯:因為兒子們都在外地工作,本來他們說要接我到北部去住,但我覺得住在老家我比較習慣啦,認識的人都住在這裡。沒事的時候,可以看自己要去哪裡就去哪,不用依賴子女接送。我自己常會去附近的公園跟老朋友聊聊天或是參加社區辦的活動,這樣生活比較有趣也比較自由!

(改變自己的想法,自己安排外出的活動,可以使您的身心更健康)

☆吳婆婆:老伴過世以後,孩子們也都因為工作的關係一直在外地,沒辦法跟我住在一起,雖然人家常常說我一個人住很可憐。但是我覺得這樣很清靜,平時我就每天種種花、整理院子裡的盆栽,順便活動一下身體。有的時候我也會跟花草說說話,感覺它好像也會開得比較漂亮!偶爾孩子們回來看我的時候,也會誇讚我的院子很漂亮,這樣我就很開心了。

(藉由養寵物或盆栽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重心,可以讓您活得有成就感)

☆方伯伯:我的兒子先前去國外念書,後來就直接在那邊工作、結婚,所以現在就我一個人留在台灣,但是我不會覺得孤單。因為像我住的社區,有時候都會有一些關懷老人的團體過來,他們那些人都還不錯,常常來關心我們、每隔一段時間也會打電話來問候我們;還有留一隻免付費的電話號碼,讓我們有事的時候可以打,我覺得這樣的機制不錯!

(接受政府或民間機構提供的電話問安及免付費電話的服務,讓自己有更多接觸外界的機會)